|
1. 抓住核心痛点,你才能赚到钱。作者小A想出本考研的书,可是考研方面有很多大咖,比如肖秀荣,还有新东方的老师,他的书很难有出头之日。
为了杀出重围小A找到个“蓝海”,写研究生成长:如何和导师沟通、怎么选课题、怎么做研究、怎么找工作、规划职业生涯等等。
这个想法直接被我否决了,问题出在了“刚需”。大家回忆自己上大学时,你会买本大学生规划的书么?非常少!市场数据也证明,关于大学怎么读的书,没有几本畅销的,大家可以去当当搜一下,会发现惨淡的数据。
用到研究生上也是如此,表面上没有书是蓝海;实际上没需求是死海。
2.出版社很“势利”,写书之前先考虑好营销方法。每个作者都说自己的书“有深度、更精彩”,同时贬低一下同行。我们都看麻木了,遇到这样的话会自动过滤。我更关心的是:你有什么独特的营销渠道,凭啥在上千本书里选择你的书?
3.娱乐化、故事化是未来。今年7月19日,读客公司上市创业板,首日股票大涨1900%,他们的畅销书,绝大多数是偏娱乐的,比如《半小时漫画》系列、《侯卫东官场笔记》系列、《藏地密码》系列,这些书动辄几十万、上百万销量。
如果只是讲干货,讲技能,能到5万册就阿弥陀佛了,同样做出版,不同赛道的差别也非常大。咱们做自媒体也是如此,谁能结合故事、有趣的讲出来,成功的概率会翻很多倍。
4.经典长存。今年8月30日,果麦文化上市创业板,创始人路金波,旗下签约作者有韩寒、易中天、冯唐、安妮宝贝、安意如、赵闯、李继宏,这些都是成名许久的牛人,能保证书的品质。
另外,果麦还引进、翻译了很多经典外版书,比如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、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《小王子》等等,正好应了这句话:“以前火过的,以后还会火”。
5.流量为王。做得好的出版社、出版公司,都有专门的营销队伍,这个营销不是简单在当当、京东买广告,而是拥抱新媒体。营销编辑点对点的联系各路大V,这是个体力活,但必须要做。
这方面,绝大多数国有出版社做得不好,他们的营销始终坐在办公室,不愿意主动出击,导致销量上节节败退。
6.技术停滞。我的产品中,有一半是IT/计算机类图书,在5年前,人工智能崛起,相关的机器学习、算法书,出一本火一本,现在完全歇菜了,能卖5000册就是好同志。
IT类图书完全靠新技术推动,没有新技术,神仙来了也白搭,常规门类都被经典书挤占了,新书很难出头。从存量市场抢销量,事倍功半,还不如不做。
7.抢占关键词,打爆品。说一个不太知名的出版公司“竹石文化”,他们的策略是针对一个关键词,不惜代价的抢到排行榜第一。
比如“财务报表”、“炒股”、“基金”等等,每个关键词布置一本书,然后拼命推广,一直到当当、京东、淘宝的关键词第一,只要搜索“财务报表”,读者第一眼就看到他们的书,靠这个策略,他们出了很多几十万册的畅销书。
主席说“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”,适用出版,同样适用在其他生意上,一本爆款书的利润,相当于10本普通书。
8.用户分化严重。不同的业态适用不同载体,比如抖音运营、视频号、短视频等等,这些领域的训练营、课程火爆,很多人赚了上千万。
但同类书销量一般,即使大V出书,能到1万册都不错了,说明用户不愿意看书学习,更喜欢在社群中,手把手指导;同时也说明,用户对价格不敏感,更关注效果,土豪玩家更多了。
这里有个问题,书的审查太严,出版周期太长,很多精彩内容、用户喜欢的内容,不能放在书上,本身也限制了书的受众群。对时机要求高的产品,不适合出书。
9.儿童相关的书大爆发。家长为孩子花钱根本不眨眼,抖音上最火的买书博主刘媛媛、王芳走的都是童书路线,这类书1小时一本,很快就读完了,很多家长一箱子一箱子的买。
我做微博最明显的感觉是,教育博主、育儿博主很容易赚钱,妈妈是迷茫的,只要你有成功案例,怎么说都是对的,属于不可证伪的学科。
10.价格战无止境。20年前,图书打折很少,最多办个会员卡打9折;10年前电商崛起,出版业就开始苦逼,当当、京东崛起,满100减50遍地飞,读者的心理价格被迅速调整成五折。
这种情况下,很多老书赔本赚吆喝,贡献销售额不贡献利润。经过五六年磨合,我们熟悉了套路,把定价标高,图书定价普遍翻倍,然后再五折销售,终于稳住了阵脚。
前几年严查环保,纸张价格翻倍,书的印刷成本飙升,又要亏钱啊,没办法,只能继续涨价。我的书绝大多数定价60以上,还有好几本超过了100块,即使32开的小薄本,也要定价到49,打完折24.5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么?抖-音崛起、网红带货崛起,直接搞成了9.9包邮。我的奶奶,这是直接卖纸啊,整个环节,平台高兴、网红高兴、读者高兴,只有出版商不高兴。
11.拼多多是盗版重灾区。我这里好多作者反应,他的书在拼多多上盗版了,当时我还纳闷:盗版的话赚不了多少钱啊,可惜我幼稚了,可耻的盗版厂家把我的书从16开缩印成了32开,以此节省成本。法务部门投诉都没用,拼多多直接不搭理,从这方面说,拼多多绝对不“本分”。
12.餐饮的日子十分不好过。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一位主任说,疫情以前,他们的餐厅管理书,每年都能卖三四万套,从2020年开始,这些书的销量断崖式下跌,直接到两三千本,惨不忍睹。
13.作者始终在升级,但销量不增反降。20年前,我的作者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,销量依旧很好;慢慢的大学生不行了,换成了有三五年工作经验的打工人,但BAT大厂员工很少;现在,有资格出书的,要么流量大,要么有大厂资历,普通人直接pass掉,连让他列目录的兴趣都没有了。作者也内卷严重。
14.出版社依旧是稳定的单位。我合作的几家大出版社,他们的编辑变动很小,顶多从A部门到B部门,离职率非常低。而且出版社正式编制很少,没有研究生学历别想进门。
说实话,出版社待遇并不算高,而且这两年审查严、出书少,编辑的日子很难过,即便如此,离职的依旧很少,可能大家更重视稳定。
15.牛人是藏不住的。有几位十多年前就认识的牛编辑,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离职,然后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从给出版社打工变成了合资公司,做得风风火火。
我喜欢和这些知根知底的人合作,有能力+人品靠谱,即使临时遇到困难,也愿意支持一下。他们新成立公司以后,都是用两三年的时间做到了五六千万的规模,实力杠杠的。
16.梦想小说家非常多。我出圈以后,每周都会收到几个小说投稿,这里实话告诉大家,小说最没有门槛,想写的人特别多,成功率非常低。最常规的盗墓、玄幻、穿越、都市、爱情题材,都有巨头在前面,写出来也没人看。
那么,普通人就没有希望了么?也不是的。我有个建议,写自己熟悉的领域,让读者有猎奇的感觉,这里举几个例子:
1)编辑部的故事:大家觉得出书高大上,那么编辑是怎么工作的,中间发生什么趣事,遇到刺头作者怎么办,肯定很好玩,大家爱看。
2)外贸老板恩仇记:讲各色小老板之间的恩恩怨怨,很有时代背景,没准能成为经典呢。老华的《创业手记》就是代表,这才有独特性、稀缺性。
具有一定专业背景,就能和其他小说区分开来,这样才能吸引眼球,这相当于小说的背景设置,设定好背景,有了特殊符号后,再把人性、感情充斥其中,这样才能火起来,如果纯靠胡编,还是别写了。
17.头部化越来越集中。以前我找作者,主要看内容,只要内容扎实,迟早能卖起来;现在不行了,首先问流量,至少能推起来第一波,不然内容再好,排名到第二三页,销量真是0啊,好的能卖100万册,普通的连1000本的机会都没有。
以前是金字塔结构,能做一些腰部品种,现在是T字结构,没有腰部,只有头部和尾部。和自媒体很像,赢家通吃。我总结,互联网提升了信息流动效率,放大了马太效应。
18.作者信息审查更严。以前的作者介绍,写什么就可以印在书上,比如XXX创始人、XXX竞赛冠军、XXX主持人等等,我们默认作者不会撒谎。但现在不行了,你写的每个title都要有证明,比如工作证、视频等等,挨个核实。
我有个作者说他做知识付费影响了10万人,一天服务费8.8万元,直接被质疑:有证据么?然后删除了。
19.你以为的“很简单”,好多人还不会。今年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一本《剪映》的书,之前有作者给我投稿,被我无情拒绝了:这么简单,肯定没人看。事实证明我错了!化学工业出了两本书,销量非常好,很多小白,白的让你意想不到。
20.能动起来的是少数,时不我待。今年我组织了一起训练营,最开始有60人交了定金,筛选后只有20人达到写书条件,他的的资历和经验是绝对撑得起一本书。一直到2个月的训练营结束,真正签约的只有一半人,剩下的一半只修改了一次目录,真应了那句话“成功路上并不拥挤,因为坚持的人不多”。
还有个唏嘘的故事,去年一位老校长联系我想写书,我安排合伙人面对面采访了他好几天,本来想总结一下他的治学理念,没想到一个月后突然告诉我住进ICU,癌症晚期,又过了一个月人就去世了,只留下当时采访的一些录音,可惜只开了个头。
21.写书也要悠着点,有些大实话不能说。十多年前,腾讯博客流量很大,我曾经找了一位大V杨恒均,本以为能出一本超级畅销书,把他们的名字提交到社里,直接被枪毙了,说这个人是被上峰点名的,他的书绝对不能出。当时我还纳闷?
2019年出了个新闻,这个大神连写三本谍战类小说《致命弱点》《致命武器》和《致命追杀》,因为情节太过真实,被安全机关调查。结论是:他是间谍!太魔幻了,因为出书把自己写进监狱。
22.技术迭代很快,一不小心就落伍了。比如SSH是一个Java编程技术组合,在10多年前非常火,我出过好几本五六万销量的书,学会这个技术的人,公司也非常高。
昨天有个作者找我,他写了400多页的SSH,联系好几个出版社都不行,因为这个技术落伍了,根本没有公司用。风风光光的程序员,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话,估计换工作也很困难。真是时代抛弃你的时候,连招呼都不打一声,出名要趁早啊。
23.版权官司越来越多。10年前,偶尔抄袭一下问题不大,但现在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做这件事,只要作者授权,剩下的事情律师全部搞定,作者坐等分账。
我这里有个作者把他的公众号、知乎、书中的内容都授权给律师,然后在网上搜索,只要有引用,不管在书上还是自媒体上,统统索赔。
24. 如果你出了一本书,怎么宣传呢?这几个动作必须要做:
1)写一篇自己的出版故事,主要包括:出书前的纠结、写作中的焦虑、编辑时的急迫、修改过程中的无奈、看到封面的惊喜等等,让粉丝知道这本书是多么的不容易。根本不用说这本书有多好,让读者自己判断。这个故事要发到所有平台:头条、豆瓣、微博、公众号、知乎等等。
2)给大咖送书,自己认识的大咖(小有影响力的都算大咖,他们是小的信息节点),有一个算一个,每人一本, 大咖不推荐也无所谓,关键是有个交流的机会,借势请教大咖问题,看有没有合作机会。这是激活人脉的好方法。
3)做一个读书会,让自己的粉丝购买,分享书中的干货知识,时间只要3天即可。如果做更高阶的读书会(价格999的),可以买30本免费参加,这样既满足了学员,又扩散了影响力。粉丝手里有30本书,不会放在家里,他会把书送出去,做二次传播,收到书的人,都是你的潜在粉丝。
4)从书中挑选精华章节,发布到网上。每次发一个小知识点即可,集中讲一个细节,秀出你的肌肉,同时告诉读者,本文选自《XXXXX》,感兴趣的人,自然过去买书了。 |
免责声明:
1、本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,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!
|